菏泽牡丹网>牡丹杂谈>浏览文章

京城繁花事人间四月天

发布时间:2016/4/3 8:22:25

来源:菏泽牡丹网作者:牡丹杂谈

京城繁花事人间四月天

(原标题:京城繁花事人间四月天)

艾文璐

又到人间四月天,京城也进入了花事繁盛的季节。微信群、朋友圈已被晒出的各色鲜花图片刷了屏。工作之余抽暇一瞥窗外,果然鹅黄柳绿桃红,春意正浓。清明小长假,友人们在朋友圈里约起赏花的事。清明前后,正是京城赏花的好季节。不过赏花若只是图个热闹,看个美景,便觉平常,京城赏花赏的是一种意境和文化。

共赴寺院 禅花之约

某日,与友人闲谈花事,想起古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句,佛寺为何与鲜花素有渊源?此后遍查典籍,果然禅宗佛教与花有很深因缘。佛门称花为“华”,在佛教的“十供养”中亦尤以“香”和“花”最为普遍。禅宗亦常以“花”来阐述诸行无常、缘起性空的义理,尤其是佛教徒更常藉香花供佛,以示虔诚。古代许多高僧大德就是在观看花开花谢的无常变化中,明心见性而成佛,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妙谛”。因此,寺院也广植花木,供养大众。在京城有花卉的寺院中,当以大觉寺的玉兰、法源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最为出名。

朱自清和陈寅恪、俞平伯曾同游大觉寺赏玉兰

以玉兰闻名的大觉寺,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因有山泉穿寺而过,得名清水院,金代为皇家行宫,是金章宗西山八院之一。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后,始称大觉寺,明末寺院被毁。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雍亲王胤禛曾对大觉寺进行修建,增建四宜堂、领要亭等。大觉寺的庙堂与他处不同,别处的寺院大都整饬一新,红漆金绘难免俗气。而大觉寺内的庙堂虽然年深日久,油饰彩画早已斑驳,但是却透着浑厚古朴的神韵。

大觉寺八绝之一的古寺兰香,闻名京城,这古玉兰就在寺内的四宜堂里。四宜堂是清代皇帝的行宫,位于大觉寺南路。四宜堂是雍亲王以自己的斋号命名,修建四宜堂时雍亲王兴致颇高,曾赋诗一首:“佛殿边旁经舍存,肃瞻圣藻勒楣轩。四宜春夏秋冬景,了识色空生灭源。”在堂北还有乾隆皇帝题名的憩云轩,轩前石阶与青石假山相伴,构成一组别致的景观。四宜堂内的四株白玉兰树,一株树龄已逾三百年,是目前北京最老的一株。这株白玉兰相传是寺院主持清初著名的禅僧迦陵禅师亲手从四川移种而来。迦陵禅师青年时因悟性深,深受师尊赏识,成为临济正宗第三十四世嗣法传人。他亲手移植的玉兰如同沾了仙气,树冠庞大,开出的花朵硕大洁白,莹润如玉,香气悠远。每年四月,洁白的玉兰映衬着清幽古寺,禅意悠悠。

大觉寺的玉兰还吸引众多文人墨客。1934年4月17日,朱自清夫妇和陈寅恪、俞平伯等同游大觉寺,朱自清一时玩心大起,写了一首“游戏之作”:“大觉寺里玉兰花,笔挺挺的一丈多;仰起头来帽子落,看见树顶真巍峨。像宝塔冲霄之势,尖儿上星斗森罗。花儿是万枝明烛,一个焰一个嫦娥;又像吃奶的孩子,一支支小胖胳膊,嫩皮肤蜜糖欲滴,眨着眼儿带笑涡。上帝一定在此地,我默默等候抚摩。”诗词虽然戏谑,但是却将大觉寺玉兰写得活灵活现。其实佛寺玉兰不仅以大觉寺出名,同为京城名刹的潭柘寺中的紫玉兰亦是名冠京华,更有“二乔”之誉。

法源寺的丁香成就了以诗会友的一众文人

若觉得去往大觉寺路途遥远,其实北京城内的法源寺亦是不错的去处。法源寺在宣武南横西街,乃京城著名古刹,法源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贞观年间。据史料载,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悼念东征高丽阵亡将士,诏令立寺纪念,但直到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寺院才建成,赐名悯忠寺。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悯忠寺一度被改称顺天寺。平乱后,寺院又恢复悯忠寺之名。到唐景福年间,幽州节度使李匡威又重加修葺,并增建“悯忠阁”。明代时法源寺历经多次重修,改名为“崇福寺”,至清雍正十一年更名为“法源寺”。

法源寺内环境幽雅,以丁香著名,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每年春天法源寺内丁香盛开时,僧人备好素斋,邀集文人名士赏花吟诗,这些文人更是以丁香为名结成诗会。丁香诗会起源于明、清,至清极盛,当时赫赫有名的纪晓岚、洪亮吉、顾亭林、何绍基、龚自珍、林则徐等人和名噪一时的宣南诗社,都在法源寺留下诗篇。此后,文人雅士每到丁香盛开的时节来寺赏花吟诗,遂形成传统。现在每年4月10日,法源寺丁香盛开,还会举办“丁香诗会”。法源寺的丁香不仅吸引着京城的文人雅士,还吸引了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

1924年4月26日,泰戈尔到北平后,在真光剧场进行了演讲,其中有一段精彩的预言,“我相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的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们都将分享这个将来带给你们的快乐。”随后,泰戈尔在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陪同下游览法源寺,参加为他举办的赏花会。

崇效寺曾是张恨水笔下赏花的好去处

说到佛寺赏花,想起这几日偶然读到张恨水写北平的文章,其中有段赏花的内容,张先生写道:“牡丹花开了,到白纸坊崇效寺去看牡丹,这是一件最时髦的事。”

白纸坊崇效寺离我现在居住的地方不远,我迅速在脑海中搜索居住地的周边,没有什么古寺的踪影呀,更不要说牡丹花了,难不成张先生记错了?我又拿出史料查找,才找到丝丝线索,史料记载,崇效寺位于西城区的崇效胡同内,今为白纸坊小学。我每日里从白纸坊小学门前来来回回,竟不知这里原是张先生提到的京城著名赏花之处。

清《日下旧闻考》记述,崇效寺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初名崇孝寺,元末至正初年,在唐崇孝寺旧址上营建了新的寺庙,并由元顺帝命名为“崇效寺”。明天顺年间重修崇效寺,嘉靖三十年(1551年),掌丁字库太监李朗在寺院中心增建了藏经阁。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崇效寺又进行了重修。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因藏经阁损坏,又于寺院后方重建,清代中叶曾对藏经阁进行大修。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主殿、大殿、后殿、天王殿、藏经阁等。现崇效寺山门尚存,石制匾额存于白纸坊小学。我去探访时发现原寺中的古槐和藏经阁仍存,其他建筑已无存。

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述,崇效寺藏经阁周边曾经环植枣树千株,清初学者王士禛因着崇效寺的枣花,而称此寺为“枣花寺”。当年数以千计的枣树至光绪年间仅余少量,但是因枣树得名的“枣林前街”地名则沿用至今。现在寺院旧址前方的“崇效胡同”,也是因崇效寺而得名。到了清乾隆年间,崇效寺又以丁香花著称,后又从山东曹州移来牡丹花。

牡丹花容端丽,雍容华贵,素有“花王”美誉。牡丹原产于我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为木本名贵花卉,北京地区种植牡丹,大致始于辽代。至明、清之际,牡丹栽培日渐兴盛,已遍布京城的园囿及寺院,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雅俗。清代,慈禧太后认为牡丹雍容华贵,象征大清盛世,更是将牡丹钦定为“国花”。

明清时期,京城种植牡丹的寺院,远的如香山的卧佛寺,明代李言恭在《卧佛寺牡丹》中曾赞叹香山卧佛寺牡丹:“只疑天女散,绝胜洛阳栽。”近些的如西直门外的极乐寺,清《天咫偶闻》记载:“极乐寺明代牡丹最盛,寺东有国花堂。”城里的长椿寺亦种植牡丹,吴长元《宸垣识略》记载:“顺治年,长椿寺牡丹高六七尺,大十五围,时已百余年。”这些寺院都以牡丹取胜,但独独崇效寺的牡丹与众不同。(菏泽牡丹www.hzmd5.cn)牡丹花以白、黄、红、粉色居多,而以绿、墨牡丹为鲜见品种。崇效寺的牡丹中不仅有平常可见的品种,更让人称奇的是还有珍稀的绿牡丹和墨牡丹。据传,清末民初全国的黑牡丹只剩下了两株,一株在杭州法相寺,一株就在崇效寺。更有甚者还有人传说慈禧太后曾令人到该寺采撷含苞待放的牡丹,浸放于花瓶中,待盛开之时,以为临摹。然而无论传说如何,绿墨牡丹的出现,使崇效寺的牡丹名满京师,大有“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势。每到牡丹花开时,大批的士大夫和文人墨客乘着大好的春光,前往崇效寺赏花。一时间原本寂寥的街巷,也因牡丹的绽放而热闹了起来。民国时期,北宁铁路局还特辟赏花专列,接送游客前来看花。康有为、梁启超、鲁迅、许寿裳都曾到崇效寺观花赏卉,1949年后,朱德、徐特立、黄炎培等人也曾来此赏花。

新中国成立后,崇效寺逐渐废弃,其闻名京城的牡丹也移入中山公园了。然而时过境迁,现在中山公园的花卉却非因牡丹而出名,反以郁金香取胜。

皇家御苑

花色有期

中山公园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起沿袭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而建造。1914年,在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将社稷坛辟为公园向社会开放,初称中央公园,是当时北京城内第一座公共园林,也是北京最早成为公园的皇家园林。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今中山堂)停放灵柩,举行公祭。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由时任北平特别市长何其巩等爱国人士提议将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西南隅有座精巧玲珑雁翅形状的建筑,那就是唐花坞。唐花坞始建于1915年,为八角亭式结构建筑,两旁为玻璃暖房,朱漆绿额,蓝色亭檐,玲珑美观。取名唐花坞的缘由是:“唐”与“煻”通,“煻”是用火烘焙的意思。“唐花”,即是在暖房里培育的花,亦叫“堂花”。《燕台口号一百首》有云:“最是唐花偏烂漫,却烘地窖借春开”,唐花坞实际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温室了。北京地处寒凉之地,若使牡丹、梅花、迎春花在腊月同时开放,只有借助温室的功效了。上世纪初直到八九十年代,唐花坞是中山公园内常年展览花卉的地方。

现在中山公园以郁金香独树一帜。这荷兰的国花中国很少种植,中山公园最早栽种郁金香是上世纪,那是1977年5月,当时的荷兰公主贝娅特丽丝偕同克劳斯亲王,来中国访问,送给我国39个优良品种的郁金香共四千个种球。外交部礼宾司把郁金香种球转交给中山公园栽培。(牡丹网微信公众号hzmd416)郁金香花期晚,每年大概在四月开始绽放,一直盛开到五月上旬花期才结束。到那时,一定不要错过中山公园的郁金香花展。

崇效寺的牡丹移入中山公园虽然不再繁盛,但是景山公园的牡丹,却完胜当年崇效寺牡丹,每年牡丹花开时吸引数万民众前往观赏。

景山种植牡丹的历史可追溯到辽金时期。景山在金中都时为皇家行宫-太宁宫的一部分。元《大都宫殿考》记载:景山为金殿,“四外尽植牡丹百余本,高可五尺”,由此可知自金代景山已经种植牡丹。

从元代始,几代皇朝都在景山大量栽植牡丹,据传忽必烈曾多次召集文人在此举办“牡丹诗会”,“凡为佳作者,以御酒赏之”。至今,每年牡丹花开时节景山公园都会举办牡丹花卉展。其中既有皇家御园传统的牡丹名品,也有久负盛名的洛阳牡丹、菏泽牡丹,还有珍贵的紫斑牡丹、国外牡丹以及景山公园自育的牡丹品种。现在景山公园春季牡丹花卉展已成为品牌,每年牡丹花卉展时,公园外的道路是车水马龙,真可谓花开时节动京城。

前朝车站

沿途赏花

其实S2线路居庸关一段自古就是风景胜地,居庸关是长城著名的关隘,周围崇山峻岭,翠林如海,有“居庸叠翠”的美誉,是关沟七十二景之一,如今山花盛开更添妩媚。

去年春天,S2线途经居庸关花海的照片,刷爆朋友圈,S2线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开往春天的列车”。今年有关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的新闻也占据报端,因为清明前后正是居庸关杏花和桃花盛开的时候,铁路部门反映进入花期后,沿途赏花的游客,经常在铁路线上以沿途的花海为背景拍照,不时逼停S2线路上运行的列车。今年想乘坐S2线赏花这事竟成了梦幻,但是乘坐列车观赏花海已成为了一种时尚。

我喜欢S2线路也是因为它古老的历史,从北京北站到延庆,列车几乎沿着原来京张铁路线路行驶。爆红媒体穿越花海的照片,就是在途经京张铁路老车站青龙桥车站到东园车站一段线路拍摄的,这段近10公里的山间铁路穿行在九仙庙沟中,山沟两侧是高高的山隘,山坡开满杏花、桃花,也因此很多网友称之为“樱木花道”。

现在去老车站赏花景,也是一种很时髦的事。北京周边最有韵味的就数保存完好的京张铁路沿线的老车站,其中青龙桥车站是最著名的一座。S2线停靠的青龙桥站是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建造的,现在车站还保持着清末时的原貌。距青龙桥车站西约100米,就能看到著名的人字形铁路。春天里青龙桥车站山后的山坡上开满山花,映衬着老车站的青砖灰瓦,更有一番韵味。

现在正是京城繁英缤纷之时,其实有时赏花不一定非要到公园、到郊外,有时在街头巷尾,往往就在蓦然回首中,瞥见默默绽放的春花,只要你愿意从手机上抬起头来,京城到处都是繁花似锦。供图/艾文璐(来源:北京青年报)

上一页:菏泽催花牡丹本地市场饱和 外地市场有待开发

下一页:《醒世恒言》秋翁晚遇牡丹仙女

返回栏目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苗圃实拍视频↓↓↓(有广告敬请稍后)


正宗菏泽牡丹花苗批发零售,购苗联系

150-6502-5968
(微信手机同号)

菏泽牡丹花苗价格

其他人正在看

 以下是对 [京城繁花事人间四月天]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